電腦族小心! 「媽媽手」肌腱滑囊炎疼痛易上身

電腦族小心! 「媽媽手」肌腱滑囊炎疼痛易上身

電腦族小心! 「媽媽手」肌腱滑囊炎疼痛易上身

2004/11/25 12:08

記者許允/台北報導

王太太是一位家庭主婦,每天忙著準備三餐、整理家務。一個月前開始覺得右手腕靠近拇指根部有點隱隱作痛,想想一點小痛,也沒有在意,家事仍然照樣進行,結果一個月來疼痛未見紓緩,反而變本加厲,酸痛越過拇指根部那塊較為凸出的骨頭,往手肘方向延伸,更麻煩的是,拿鍋碗時稍一出力就疼痛異常,好幾次差一點兒打翻碗盤,清掃工作也難以進行,求助復健科門診後才發現是罹患了俗稱「媽媽手」的肌腱滑囊炎。

台北市立中興醫院復健科主任武俊傑醫師指出,王太太的情形,就是門診中最常遇到的俗稱「媽媽手」、英文名稱為「狄奎凡氏症」(De Quervain’s disease),係發生在拇指背側(dorsal compartment)的一種肌腱滑囊炎(Tenosynovitis)。

武俊傑進ㄧ步說明,這個部位的肌腱滑囊最特殊的地方,在於一個滑囊包有兩條稱為伸姆短肌(Extensor pollicis brevis)及外展姆長肌(Abductor pollicis longus)的肌腱,顧名思義,拇指外展及向後伸展時都須這兩條肌肉的收縮來帶動動作,相反地,拇指作內縮及彎曲的動作時,則會拉扯到這兩條肌腱。

造成「媽媽手」的主要原因,就是肌腱在滑囊內過度摩擦。所以最常發生的族群,顧名思義,就是身為家庭主婦的「媽媽們」!近年來由於電腦使用之普及,電腦族得到「媽媽手」者,在復健科門診中已有凌駕家庭主婦這一族群之趨勢。另一個好發族群則是「準媽媽」們,因懷孕末期賀爾蒙之改變,滑囊及關節本身就會產生輕微的炎症反應,此時不需反覆摩擦,只要稍有施力不當,就很容易引發此症,多數人在產後會因體質回歸正常而自然緩解,但少數婦女因產後勤於擠母奶,會使病情惡化至無法自行痊癒,而須藉由復健治療的地步。

武俊傑表示,「媽媽手」的治療,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輕忽它。及早至復健科門診就醫,初期可利用物理治療如:石蠟浴、超音波或低能雷射等,都有助於肌腱滑囊受損部位的組織修復,藉由經皮神經電刺激可減緩患部之疼痛感,口服或局部塗抹非類固醇性抗炎藥(俗稱消炎止痛藥)亦可降低發炎反應。要傷部痊癒的最重要條件就是休息,所以千萬不可以找不適當的中醫「推拿」,此舉只會使患部發炎更劇烈。

在復健科門診中,常會配合處方一個拇指至手腕部的固定副木,在工作時可以戴上,以減少傷處的動作。若持續3至4週,疼痛仍無法紓解,可局部類固醇注射,將類固醇注入滑囊中,可有效降低發炎反應。但國人往往聞類固醇而色變,其實除非反覆而密集的注射,否則鮮少有併發症產生。上述方法若都無效,則只有求助外科予以手術了。

武俊傑強調,預防勝於治療!長時間從事重覆的動作而不休息是疾病的導火線,所以「休息」是為了走更長的路。另外,在需要從事重覆的手腕工作前,也需針對這兩條肌腱做些伸展動作。工作間休息時,也重覆該動作5至10次。另外可配合溫柔地對肌腱做橫向按摩10至20次並順逆時針旋轉各20次。

平時則須對這兩條肌肉做些肌力訓練,以強化肌肉及肌腱,每天作約30次。若已感手腕部輕微不適,則應開始利用約攝氏40度之溫水浸泡或溫熱墊熱敷,時間約每天20分鐘,持續至酸痛感消除為止。若持續一週以上,不適感仍在,則建議儘早至復健科門診就醫。

Post Tags :

阿維

阿維雜記本的偷懶維護者